中時報導,《華爾街日報》指出由於政治局勢不穩、失業率高、起薪低和經濟條件差等因素,從1970年代起,菲律賓人才外流的情況就相當嚴重,菲傭、菲勞更一度是台灣外籍勞工的代名詞。2005年,菲律賓移居海外人口約500萬,2011年更成長到1040萬人。

 

不過近兩年情況好轉,海外勞工人數開始明顯下降,這都要歸功於國內經濟改善,過去5年,菲律賓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達到6.2%,僅次於中國,當地工作機會增加,年輕人開始願意留在當地發展,不過,外移人口變少可能也與其他國家對進口勞工需求減弱有關係。

 

科技新報報導,讓菲律賓海外打工族回流是總統貝尼格諾·艾奎諾三世的執政目標。艾奎諾三世於2010年就任之前,菲律賓政府的腐敗讓這個國家蒙上形象危機,但現在很多人已經認真考慮回到菲律賓創業或在既有公司做高階經理人,給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經濟學家認為,艾奎諾三世就任六年來,對政治穩定度與打擊貪污有所貢獻,新增40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菲律賓是否能讓更多有經驗的專家回流,仰賴這些收穫能否持續。

 

「這些人才不是企業家就是準備在菲律賓創業,可以創造工作機會刺激經濟成長,同時也因為馬尼拉中產階級逐漸興起,他們看到在菲律賓經商的希望。」

 

雖然現在菲律賓每天仍流失上千名勞工,但已經有很多菲律賓人在說,海外賺的薪水已經不值得讓他們遠離家鄉,這是一個好的兆頭。

立委陳亭妃四月曾在臉書上發文,在高鐵上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子要在桃園站下車時,拿了一張紙條給她。這名女子在張紙條上寫著,自己是今天要啟程至海外工作的25歲青年人,對台灣很愧疚,她感概在台灣創業、創意都受到限制,只好選擇到新加坡尋找願意投資她的金主。

 

該女子在信中感嘆,「是什麼讓台灣雇主只願意出香蕉?逼得人不得不當猴子?」她說自己還是會回台灣,「但就業環境不改善,人才只會持續外流。」

 

NOWnews報導,《商業周刊》4日發布「20-35歲台灣年輕人海外工作意願大調查」,指出台灣20至35歲的年輕人,有62.3%打算出國工作,決定出國打拼的原因,89.2%受訪者表示「台灣薪水太低」。

 

調查指出,有75.9%的受訪者認為,台灣發展機會太少;另有75.9%的民眾覺得,出國發展可為自身經歷加分。

 

而台灣年輕人最想去的國家,以日本居冠,有28%的受訪者,希望去日本工作。但在被問到未來10年最有發展機會的國家時,36%年輕人看好中國大陸,再者是東協(不含新加坡)占24%,最受歡迎的日本,未來發展只有7%民眾看好。

 

對於出國工作的理想薪資,受訪者認為,若前往歐美工作,薪資應是台灣的2.5倍;去日本、新加坡,薪水應為台灣的2.4倍;去對岸,薪資應是台灣的2.3倍;東協國家(不含新加坡)應為台灣的2.2倍。

 

中時報導,對於蔡英文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24%認同未來10年發展機會在東協,但若有工作機會,只有7%願意前往。《商業周刊》與台灣經濟研究院合作,選出伊朗、印度、斯里蘭卡、越南、菲律賓、印尼及緬甸等7國,是台灣年輕人未來10年最具發展機會的新戰場。

 

準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說,台灣年輕人現在到北京、上海,已沒有太多發展機會,反而是一些陌生、讓人有點恐懼的東協國家,才有大空間。新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未來將鬆綁法令、提供資訊,讓更多人前往東協國家闖蕩。

 

出處:TheNewsLens 關鍵評論

 

歡迎來電洽詢張先生:0927-860-277

中國可聯繫微信:gtr200399

 

 

 

 

 

 

 

 

 

 

 

 

 

 

 

 

 

 

arrow
arrow

    海外地產投資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